北魏 酈道元《水經(jīng)注·溫水》:“ 扶南 去 林邑四千里,水步道通……自 船官 下注 大浦 之 東湖,大水連行。潮上西流,潮水日夜長七八尺。從此以西,朔望并潮,一上七日,水長丈六七。七日之后,日夜分為再潮,水長一二尺。春夏秋冬,厲然一限。高下定度,水無盈縮,是為海運,亦曰象水也。”
古代特指含義
《元史·食貨志五》:“海運, 元 自 世祖 用 伯顏 之言,歲漕東南粟,由海道以給京師。” 明 陶宗儀《輟耕錄·海運》:“國朝海運糧儲,自 朱清 張瑄始,以為古來未嘗有此。按 杠工部 《出塞》云:‘ 漁陽 豪俠地,擊鼓吹笙竽。云帆轉(zhuǎn) 遼海 ,稉稻來東 吳 。’……如此,則 唐 時已有海運矣。”《明熹宗實錄》:“天啟二年十二月(二十八日)己丑,督理遼餉戶部右侍郎畢自嚴(yán)言‘朝鮮運道險遠(yuǎn),登萊假途便捷’,乞速行該撫(袁可立)按轉(zhuǎn)行道府及時措置海運事宜,章下該部。”《 鄭觀應(yīng)《盛世危言·鐵路》:“自河運改行海運以來,輪舶往還費省而效捷。”
今泛指海上的運輸
陳毅 《滿江紅·參觀光華海輪》詞:“海運百年無我份,而今奮起多興旺。”參閱 明 危素《元海運志》、《清續(xù)文獻通考·國用十五》。